您所在位置:宝光电气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互联网+"博览会智造强音:多元思想流派跨界对话
"互联网+"博览会智造强音:多元思想流派跨界对话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9-14 18:13:15 阅读:

9月10日至12日,三天的“互联网+”博览会,20场论坛,来自国内外产业前沿的精英聚首,风云际会,思想激荡。

这既是一场产业盛宴,是一场思想峰会,更是一次难得的国际对接。在佛山这个制造业的前沿城市,既有言必称数据、互联重要性的互联网业界知名人物与以实业为本、注重技术创新的传统制造企业家的跨界对话,也有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政产学研高层同台论道新工业时代的走向,其中,不乏思想上的碰撞交锋,亮点频现。

正如佛山制造业的代表、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所言,制造企业在新时代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然而,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新思维的冲击和新技术挑战。

是该“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中国制造如何追赶德国制造?这些言论观点正拼合起从制造向智造变革的理念蓝图。

“新兴互联派”对话“传统制造派”

低成本大规模商业模式已无竞争力

传统企业如何用“互联网+”再造自己?

传统制造是该“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这是一个问题。在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中,一批远道而来的互联网业界知名人物与佛山制造企业家,围绕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出路和走向的话题,擦出了不少火花。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在自己写的《互联网方法论》已提到,建立连接才是‘互联网+’的核心。很多企业用互联网做宣传、卖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但均是将互联网作为战术,对原有生产、商业模式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而只是改良,这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而只是‘+互联网’。”在“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就直指一些企业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存在误区。

近年来,对智能硬件情有独钟的他,将儿童手表、手机、Uber等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融合以后,认为其核心价值在于连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通过IOT互联网技术,首先让很多产品在用户体验上产生巨大的变化,其次能够在一个没有连接的世界里面重新创造连接的关系,所以说这个是万物互联,最让人惊叹的时代到来了。”

对此,新浪董事长曹国伟也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他认为,随着这些数据的不断产生,制造业终究会迎来一个“智能生产”的时代,企业通过对这些回传数据,以及生产线和产业链的数据分析,实现制造方式从大规模到定制化生产、优化供应链、提升现金流的全面转型。“另外,互联网积累的大量动态的消费数据将决定工厂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真正进入一个按需生产的C2B时代。”

紧接着两位互联网大佬发言的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BAT等巨头的“围观”下,这位白色家电千亿巨头的掌舵人依旧表现出一向的沉着冷静,但其每一番言论都掷地有声。

“传统企业的困境不是因为互联网冲击。即便没有移动互联时代的冲击,国内传统企业也会进入困境,今天中国低成本、大规模商业模式已经没有竞争力,另外中国市场在平衡发展,海外低成本地区则在崛起。”方洪波说,无论选择何种思维、世界如何改变,为用户创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传统企业的本质是不会改变。

自2011年启动集团整体转型战略后,美的的成效显著。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8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25.93%,业绩表现居行业之首。方洪波认为,互联网只是基础设施,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提升实体经济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今后将聚焦用户和产品,用“互联网+”的思维再造企业,一手抓转型,一手抓创新。

“本土派”对话“海外派”

中德“互联网+制造”路径和而不同

世界制造业“量”与“质”如何联手?

除了国内制造业趋势走向的探讨外,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也吸引了国际目光的关注。围绕着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以及拥抱信息化的问题,来自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前沿的一批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对话。

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分析,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20%左右,但基础零部件等材料工艺的技术上还相对薄弱,眼下面临的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问题。而德国聚焦产业高端环节,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面向全球竞争,在制造业领域是由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

而在德方代表看来,德国制造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冲击下同样面临挑战。德国“工业4.0平台”秘书长亭宁·班迪恩坦言,在德国也对数字化有恐惧感,因为全部数字化之后,火车司机将会失去工作,这些人的就业也会成为另一个难题。

但由于中德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因此面临的问题、战略定位和采取的措施都不一样。

在当天的对话大会上,长年关注珠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指出,与德国相比,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制造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非常希望在这里把德国工程师的技能带到中国来,和我们最新的因特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前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约施卡·菲舍尔认为,在经济低迷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制造2025,德国提出工业4.0,这表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智能化升级是无可置疑的必然选择。

作为东道主,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中德工业服务区党工委书记区邦敏在今年远赴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后,对中德制造合作非常看好。“德国是全球制造业品质的标杆,而中国制造在量和市场上也有巨大的优势,今天这场对话将是世界工业质与量的对话。”他期待,作为中国制造代表城市的佛山能借此契机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

“学院派”对话“实践派”

要避免重蹈“市场换技术”覆辙

机器人产业技术与市场如何平衡?

“如果再不提前布局、超前谋划,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也可能沦为传统产业,面临被转型升级的困境。”在与“互联网+”博览会同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在公开出席的场合多次强调这一观点,引发了国内外机器人产学研的代表关注。

作为珠三角乃至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县域先行者,在机器人产业大会的一场主题为‘“机器换人’和机器人产业园与机器人产业”的分论坛上,顺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梁嘉斌现场分享了顺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成果和思路。他认为,顺德本土市场对发展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很好的依托。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注意到顺德,也已经与顺德的企业产生了很深的联系,“可以看出顺德是具备机器人产业市场的内生动力”。

但在罗军看来,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要注意避免重蹈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的覆辙。他虽然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巨大的市场感到欣慰,但也因产业层次偏低,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竞争状态而忧虑。

“目前我国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占全球的40%,但中国500家机器人企业仅占国内市场的不到30%,其中超过50%被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有,而中高端的核心零部件都依赖进口。”他认为中国应该瞄准人工智能等全球机器人最前沿技术领域尽早介入布局。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文认为,中国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非常好。相较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国际技术封锁宽松,现在看来中国的技术与国际差距3—5年,并不是那么遥远,而且中国也已经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产品。

而凭借在AGV移动机器人上的深耕,将产品卖到欧洲的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则更看重技术与市场上的平衡。

作为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少数的本土企业家代表,该公司董事长陈友现场分享了其王牌产品“大黄蜂”的进化历程。在做第一代产品的时候,我们曾经按照学院派的差速技术去设计,但实际出来的成品因稳定性不高而不被客户接受。“如果只是局部创新当初就不应该用差速,学院派觉得这很容易,但从实验室到大量的应用,距离是比较远的,就是因为这种学术与经验之间的差别,让我们整整耽误了一年。”

收费论坛受热捧,前沿思考引“刷屏”

吴晓波的佛山三天

■特写

“一年到过一个地方三次,除了上海和深圳,我想就是佛山了。”“如果佛山制造垮了,那中国制造也垮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向死而生。”“没有技术转型升级的‘互联网+’将是一次死亡之旅。”……

47岁的财经作家、曾经的媒体人吴晓波,每一次到佛山都会引起一番热议和追捧。在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上,他作为一名跨界发展的代表,更全程参与会展全过程。这三天里,身兼主持与嘉宾的他,串起了6场论坛,激情演讲之余,他还积极与场下观众拍照、签名互动。事实上,他已经践行着他的互联网思维,开展着自己的粉丝经济。

再为佛山“80后”发声

第一天,白衬衫、蓝色牛仔裤,他站在了“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第二天,黑T恤、蓝色牛仔裤,他站在了“互联网+制造”论坛上;第三天,他虽然没有在论坛上出现,但却在微信朋友圈中引领话题。

不断刷爆朋友圈的是吴晓波,曾写过《激荡三十年》与《大败局》,现在已转型为智库探路者,他携带了18位转型专家来到中欧中心,论坛采取收费形式,高达9000元,但这不妨碍佛山人对他的追捧,听众仍挤爆会场。

非学院派的他,却因为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思考,以及他一直以来扮演的转型先锋形象,在此次“互联网+”博览会上成为媒体的焦点人物,一股“吴晓波旋风”悄然刮起。

事实上,佛山制造企业主的转型升级,确实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气、需要刮骨疗毒的决心。而“互联网+制造”论坛上的吴晓波是无情的,研究过大败局企业的他,并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担忧,他甚至直言,论坛现场没有使用微信、网购的观众可以直接离场。

“未来3到5年,中国制造会经历一次阵痛,有一批企业要淘汰。”他甚至断言,佛山第一代企业家将退出历史舞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把世界交给80后。

无法绕开的“马桶盖”

其实,他已是在这么做的人了。1968年出生的他在论坛上自曝,他的高管目前已是80后。而他今年1月写的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正是他在前往日本冲绳开年会时,目睹80后高管在年会空隙疯狂购买日本电饭煲、马桶盖、刀具后,引发的忧思而作。

这篇文章却引爆国内智能马桶盖行业,也引发了国人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反思。卫浴是佛山陶瓷的一大产业,吴晓波的文章也引发了佛山卫浴老板的关注,并在今年初7月促成吴二次到访佛山,参与陶瓷“互联网+”与“+互联网”的讨论。

9月11日,站在“互联网+制造”论坛上,吴晓波第三次谈及马桶盖的话题,这次与“粉丝经济”有关。他谈到,有些老板想在“马桶盖”上做粉丝经济,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佛山制造“互联网+”太迫切,但确实需要有人能够去伪存真。无可否认,“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与连接,而吴晓波却帮佛山梳理了一把这些连接的真伪。

在接下来一年里,又有哪家佛山本土企业成功实践“互联网+”,扮演起标杆企业的角色?佛山制造“互联网+”“向死而生”的续集将是什么?……这一个个问题,在吴晓波佛山三天之行后,或许将让佛山本地企业家在探索路上方向更清晰。

三天思想盛宴引本土企业家热议——

“以德为师”实现从量到质嬗变

■反响

虽然“互联网+”博览会已经落幕,但一轮轮高端对话,一场场产业盛宴所留下的思想成果依旧在佛山这个制造业林立的地区激荡,并在佛山商界持续发酵。

围绕着互联网+、制造业转型、中德合作等热点话题,不少参会企业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新常态下的新挑战不断,但立足自身实际,他们都认为,只要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传统制造依然有新出路和新空间。

“原来德国提出工业4.0,也是被逼出来的。”刚刚从德国考察归来的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听闻在顺德自己的主场举办中德制造业的高峰对话,早早就来到现场,了解德国工业4.0的理念和发展历程,结合自己在德国的见闻,他深有感触。“德国制造的高水平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也经历过从量到质的蜕变。”

在他看来,中国制造要实现从大变强的飞跃,应该从三方面学习。一是打造环境,中德的经济结构都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德国非常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扶持,中国应该注重对营商环境的营造;二是要形成专注本业、家族传承的文化,德国有很多企业都是百年老店,常年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从而达到在局部产品上的精良。“这对正在面临新旧接班转折期的的佛山制造业尤为重要,现在不少企二代都不愿再从事实业了,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

佛山腾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监王成敏认为,德国工业4.0最大的效益在于技术的创新、资源的整合,以更低的能耗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在广东威博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劳子峰看来,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其关键还是企业主体的自发性,通过自主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

尽管工业化时代,德国走在了前列,但随着“互联网+”时代,叶中平认为中国制造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德制造双方都共同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而从全球格局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明显要快于德国,所以如果能够将制造短板的提升与信息化融合结合在一起,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新的佛山”需要年轻人登上一线

■声音

中国实体经济版图中,从工业讲还是苏南地区(苏锡常)、珠三角(佛山、东莞为代表)两大区域最好。佛山比浙江一带的优势在于民风开放、企业家学习能力强,听课时最认真、举手最多的也是华南地区;佛山实业基础好,企业家技术好,在未来“互联网+”的浪潮中,看好佛山企业。

第一代的佛山企业家要意识到,世界已被托付给“80后”。佛山要专心实现“互联网+”,一定要把世界交给80后、90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随着年轻人登上一线,我们会看见一个新的中国,新的佛山。

佛山市原朴宅配有限公司负责人:

大数据助力新市场开拓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铝合金生产的企业,佛山市原朴宅配有限公司以客户的定制生产为主,而大数据目前对于大规模批量生产更合适。但是数据采集可以先做,就像阿里巴巴云对于线上交易的支撑,当我们今后从线下向下上转移时,积累的数据就能为我们新市场和新客户的开拓提供帮助。

  上一个: 配电网2万亿投资启动 民企参与通道打开
  下一个: 无信息